E

點亮草悟道人文風景 臺中人永遠的科博館

位於台中市中心、佇立草悟道源頭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已有34個年頭,談起科博館所帶給市民的回憶,可聊三天三夜也聊不完。人們對科博館特有的情誼,讓這棟建築注入源源不絕的新生命,科博館陪伴市民一路走來的堅定,風雨不改。

為什麼要特別提起科博館呢?是因為科博館每個星期三上午10點以前入園免費嗎?否,是因為科博館裡面有很厲害,會動、會叫的恐龍嗎?否,是因為科博館裡面有超漂亮的植物園嗎?答案都是否定的,真正的原因,是市民一直沒注意,也漸漸忘卻的心底情感。

身為台灣前十二項文化建設之一,每年參訪人數僅此於故宮博物院,科博館一直扮演著文化、科學、環境、生命、太空等教育者的角色。伴隨著台灣人民的知識領域背景提高,全球科技日新月異,加上新的博物館一間一間蓋起來,我們似乎忘記第一次走進科博館那份驚喜與感動,就像第一次逛迪士尼樂園的興奮,就如第一次與家人、同學出遊時那份期待,事實上,科博館在人民的記憶中扮演的不只是教育者的角色,是那份初衷,對這世界好奇的初衷。

民國75年科博館內的科學中心與太空劇場落成後,正式對外開放,就像是台中市民的獲得的第一份獎勵,得到的第一座文化公眾建築交流空間,爸爸、媽媽、爺爺、奶奶牽著兒女、孫子、孫女的手一同走進去,迎向未知的新奇。後來,科博館變成學校安排的戶外教學的第一選項、科學競賽的靈感來源、藝術作品的展區、環境生態保護的先鋒、學生知識交流的空間,更佳是小朋友放電的絕佳場所。

當然,科博館也不是一層不變地停留在歷史的美好回憶裡,它不斷地組織與改造,拓展規模。民國88年加入了4萬多平方公尺的植物園區,102年成立了「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」、「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」和「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」,成為館外的三大派出中心,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依然是每個一個動人故事的開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