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

從美化環境到永續利用的公益路程 「鄉林天韻」旁公園認養小故事有洋蔥

鄉林建設新建案,「鄉林天韻」旁邊的公園變得跟原本不太一樣,有孩童的遊戲空間、人行步道、運動空地等,成為一個適合各年齡層使用的公園腹地、互動式空間,更是天韻住戶買下鄉林房子的原因之一,同時得到了台中市政府的認可與讚賞。

鄉林規劃工程部副總林世賢表示,這裡原本只是一塊公園綠地,是上一個建商依照政府的規定,所規劃出來一個置地重劃的空地,所以簡單的蓋一個小公園,裡面只有一個涼亭、小溜滑梯和翹翹板,甚至也沒有可供里民散步遊憩用的走道與空間,「涼亭內只有幾個小區塊提供路過的人或是附近老人家在內休息,但並沒有多餘的可用空間,老人家坐在裡面只能四眼相望,草皮踏來踏去,下雨天如何行走?」經過鄉林建設的認養與規劃再造,已變成多年齡層試用、互動式的公園。

林世賢認為這片小公園綠地會影響住戶的使用性,鄉林認養並改造這個小公園,除了增加住戶的購買意願外,更能利於鄉林建設的品牌塑造,因此決定動手設計公園改造圖。首先在裡面增加70平方公尺的硬鋪面廣場,給爸爸媽媽、爺爺奶奶跳廣場舞、做體操、辦活動使用,還在遊戲區增加了七種互動式的遊戲器具,「這些互動式的器具大部分只會在收益性場所看到,但鄉林開放給里民使用,公益性質比較大」。

除了硬體設備外,鄉林天生環境綠化的使命讓林世賢在公園內規劃了種樹、可供休息的矮凳、一條蜿蜒的步道、搭配草皮和樹蔭,是散步的好地方,整個認養的和規劃的過程,他用了不少心思,林世賢表示,「不再只是把社區、住宅環境管理定義在「美化」的範圍內,不只是多種幾棵樹和花,更重視的是住戶的永續使用和參與體驗。」最後他透露,公園的改建案增加了將近新台幣170萬的費用,但鄉林認為永續利用環境才是每個建案首要注重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