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

SS鋼骨結構、SRC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、RC鋼筋混凝土結構哪個好?鄉林告訴你

消費者在挑選房子的時候,大多會遇到建商強調建築的結構、工法,是否用了最新的技術,用了多少鋼筋水泥,多數消費者一知半解但卻很有安全感,似懂非懂總比完全不提的好,但其實在聽新建案的工法與結構之前,我們應該先知道3大建築結構有何特點,基礎知識了解一下。

建築結構目前共有三種,鋼筋混凝土構造(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,RC)、鋼骨構造 (Steel Structure,SS)、鋼骨鋼筋混凝土建築(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,SRC)。

鋼筋混凝土(RC)顧名思義即是用鋼筋和混凝土為建構梁、柱、樓板、牆的材料,台灣早期的建築大多採用鋼筋混凝土的結構,但只適用小於25到27層樓的高度,一旦超過,低層樓的柱子則要越粗壯,才有能力支撐上面的重量和強度,成本提升以外,也讓低層樓的建築空間變小,好處則是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很適合用於地震頻繁的台灣,無須擔心地震時家裡的東西東倒西歪。

鋼骨構造(SS)大樓則是使用鋼鐵廠鑄造的型鋼,以螺栓、焊接的方式接合起來,每一塊鋼骨於建築拆除後還可以回收,也稱為環保建築材料。但有不耐熱的缺點,高溫下容易變形,在施工過程中需加入防火披覆工程,增加鋼骨結構的耐熱時間。雖然鋼骨結構相當耐震,但地震時越高樓層晃動幅度較大,目前多使用於高至25樓以上的玻璃帷幕辦公大樓。

鋼骨鋼筋混凝土(SRC)建築兼顧高樓的耐震和舒適,結合鋼骨結構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優點和工法,但設計與工程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成本,施工人員還須有一定的專業水準和經驗,才不至於浪費成本和精力。台北101則是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,耐風、耐震、安全、舒適。

鄉林規劃工程部副總林世賢表示,「其實沒有哪種結構比較好的問題,每個結構都因為地形、案件、建築量體等不同因素,來選擇一個比較適合的結構,台中七期有很多地方都用SRC的柔性結構,蓋高之後工法比較快,可是要花很多錢;RC結構無法蓋高樓層,但不用擔心地震後酒杯被震倒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