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

公設比這麼高 挑對適合自己的公設才划算 讓專家告訴你買房如何挑公設

近幾年住宅建案的公設比都規劃在33%、34%,在台灣掀起一波住宅模式大革命,徹底改變以往只有電梯、走廊、樓梯等簡單的舊式公寓的公共設施規劃,許多民眾大呼吃不消,覺得公設比率太高,反而居住空間變小,花大把錢買到一堆很少用到的公設,讓人滿頭問號。

公設比的運算,大部分即是用共用的空間面積除以建物總坪數,再乘以100%,有些建商會把地下室車道、走道甚至車位都算在公設裡,因此公設比率高低與否主要還是看建商怎麼分配和規劃。近幾年的公設比大部分都剛好算在33%到35%最能被大眾接受,不少人覺得公設比高的房子是在浪費錢,「越低越好」或是乾脆有公設的房子的想法油然而生,但其實公設比的高低和房屋CP值並沒有絕大部分的關係。

由於目前法律並無規範公設比率,顧客購買房子的時候要特別清楚公設比有哪些規劃,虛坪、實坪的分配率,大公與小公的公設比所有權劃分等,也有建商把露天、沒有頂蓋的公設不納入公設比計算,例如露天游泳池、露天花園、曬衣廣場等地方,因此公設比率只能是參考的依據,並不能作為購屋的參考準則。

鄉林建設規劃工程部副總林世賢表示,住宅公設的好與壞在於顧客想不想用,適不適合他們,鄉林在公設上的規劃認真用心,以顧客的角度在使用部分規劃,鄉林以往建案所設立的餐廳、游泳池到現在都深受顧客喜愛,沿用至今。當然選好公設也一定要考慮是否有完善的管理人員和管理政策,否則再好的公設沒有了妥善的管理就真的是浪費錢。

例如「鄉林皇居」的中央廚房,大宴會、小宴會廳都有人在使用,住戶把社區的宴會廳當作招待所使用,特別是宴會廳裡面還有專用的廚師,餐點的價格小於等於市價,這樣的公設就是符合需求的。「蓋公設、買房子都要花錢,但都要看看自己的訴求是什麼,然後在考量自己是否負擔的起。」